傷寒的病癥特點與預防措施

編輯:ouyangyin


  傷寒、副傷寒

  病癥特點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3~7歲小兒多見,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常表現為起病較急,5~7天內發(fā)熱達到高峰且難退熱,稱為稽留熱,常伴有頭痛、嘔吐、鼻出血、腹痛、腹瀉等。少數于發(fā)病第2周在胸、腹、背部可見散在淡紅色、直徑為2~4毫米的皮疹,稍高出皮膚,壓的時候褪色,有數個或十余個不等,分批出現,稱為玫瑰疹。

  嚴重者在高熱時可表現為表情冷漠,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稱為傷寒面容?;純后w溫雖高,但脈搏相對較緩慢,并有腹脹、肝脾大、白細胞總數降低等表現。傷寒常見的并發(fā)癥有支氣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腸出血和腸穿孔。

  副傷寒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癥狀與傷寒相似,但常較輕。

  治療調護

  由于傷寒是一種重癥傳染病,因此應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以減少傳播。

  1.隔離消毒?;純涸谂R床癥狀消失后5天開始做糞便培養(yǎng),間隔5天后重復培養(yǎng),至2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純旱拇笮”沩氂?倍容量的5%來蘇水或5%漂白粉液消毒,放置4小時后再倒掉。食具、衣服及其他用具可煮沸消毒。

  2.患兒需臥床休息。體溫超過39℃可適當予以物理降溫,如冰枕、額部冰敷等;必須保持皮膚與口腔的清潔衛(wèi)生,防止發(fā)生皮膚感染和口腔炎。

  3.注意并發(fā)癥。應經常注意糞便顏色和腹部情況,如遇腹痛、脈搏加速、大便帶血或極度腹脹等癥狀時,務必隨時檢查有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4.飲食調護。因腸壁形成潰瘍,如果長時間不愈合易引起腸出血和腸穿孔等并發(fā)癥,故應特別注意飲食,應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無渣半流質,如藕粉、蛋花湯、米湯等,少食多餐。

  5.疾病恢復期的護理。恢復期患兒常有明顯的饑餓感,宜給少渣飲食,飲食需限制,保持大便通暢。對于便秘的患兒可用開塞露通便,忌用瀉劑。要保證足夠的水分,使尿量增加,從而促進傷寒桿菌毒素排出體外。

  積極預防

  1.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要到衛(wèi)生條件差的攤點、餐館就餐或吃燒烤之類的食物。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生吃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凈,最好用消毒劑浸泡消毒后,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后再食用。海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燒熟煮透,生吃貝殼類水產品是導致傷寒、副傷寒的一個重要原因。

  2.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消滅蚊蠅。不喝生水,飯前便后要洗手,不隨地大小便,不亂倒垃圾。廚房要有防蠅設備,安裝紗門紗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