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

【導讀】“小兒腦癱”是一個可怕的名詞,一旦寶寶被冠上“腦癱患兒”的稱號,就意味著他會有個不一樣的人生。對于家庭對于寶寶本身來說,小兒腦癱都是一種莫大的傷害。小兒腦癱會讓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有不同程度的障礙,讓寶寶終生殘疾。媽媽要掌握預防小兒腦癱的方法,如果不幸寶寶出現(xiàn)腦癱,也不要灰心喪氣,采取合理的康復措施和護理手法,讓寶寶順利成長。

引起小兒腦性癱瘓的原因目前知道的不下百種,最常見的原因有幾項,分別是是早產、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黃疸等常見新生兒疾病。

1、早產。由于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齡只有28周、體重在1千克以下的寶寶都得到搶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齡小,胎兒的大腦發(fā)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現(xiàn)腦損傷。如果損傷后出現(xiàn)了中樞性運動障礙,就可能形成腦性癱瘓,即小兒腦癱。早產兒腦癱發(fā)生率一直居高。因此,做好預防早產工作,能有效預防小兒腦癱。

2、新生兒窒息。除了早產外,新生兒窒息是造成小兒腦癱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新生兒未發(fā)育完善的腦部很容易出現(xiàn)腦水腫和顱內出血,致使腦組織損傷?,F(xiàn)代研究已經發(fā)現(xiàn)重度窒息的患兒在出生前已經存在腦損傷,由于其腦損傷的存在而導致孩子不能很順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觀點認為:胎兒腦損傷導致新生兒窒息,窒息反過來加重新生兒腦損傷。如果在此期不進行干預,那么很可能導致永久性腦損傷,出現(xiàn)人們擔心的腦性癱瘓癥狀。

3、新生兒黃疸。大部分寶寶出生后都會面臨新生兒黃疸的考驗,許多寶寶順利痊愈,但有些寶寶卻不幸留下后遺癥,嚴重的會導致小兒腦癱。一般存在以下情況應引起注意:黃疸在生后24小時內出現(xiàn);有重癥黃疸癥狀,即血清膽紅素濃度高于205.2-256.5毫摩爾/升;黃疸持續(xù)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xiàn)。新生兒黃疸如果治療不及時,膽紅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尤其在大腦基底節(jié)、視丘下核、尾狀核等部位堆積,就可能導致核黃疸,而出現(xiàn)智力障礙或腦性癱瘓。此外,雙胎、多胎、從事有毒物質工種的孕婦、孕婦居住環(huán)境嚴重污染、飲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均會導致小兒腦癱,孕婦在孕期就必須引起重視,遠離不利于胎兒健康發(fā)育的惡劣環(huán)境。

腦性癱瘓的本質是原始反射殘存及中樞性協(xié)調障礙所引起的正常反射途徑被阻斷,而異常反射途徑被固定下來的姿勢和運動異常。專家指出,小兒腦癱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如肌胡力、姿勢和反射異常。小兒腦癱有10大典型癥狀,均表現(xiàn)為寶寶某方面發(fā)育障礙,媽媽要仔細觀察寶寶發(fā)育情況,就是揪出病因。

1、運動障礙:由于腦神經受損,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于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爬行、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wěn)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別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手腳不能正常擺放,有些嚴重的病例甚至連都頭都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于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于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后搖晃。

3、牙齒發(fā)育障礙:腦癱兒童牙齒多數(shù)發(fā)育不良,牙齒質地差、無光澤、牙齒疏松、易蛀,齲齒等各種牙病的發(fā)生率亦較正常孩子為高。

4、口、面功能障礙:一部分腦癱兒童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現(xiàn)明顯痙攣或不協(xié)調收縮。從而導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還常有口水不止現(xiàn)象。

5、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為多見,眼睛不能集中看物;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jié)奏辨別存在困難。

6、語言障礙:大多數(shù)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不能說話或者學說話的時間比正常孩子晚和長,有的表現(xiàn)為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有的表現(xiàn)為發(fā)音不清或口吃,有的還表現(xiàn)為失語癥,即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

7、生長發(fā)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fā)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數(shù)的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有時成年患兒還像八九歲的孩子一樣,生長發(fā)育顯得落后。

8、智力障礙:小兒腦癱患者智力正常者很少,在所有的腦癱兒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約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占有1/4。

9、情緒和行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特別是手足徐動型和孩子性格比較固執(zhí)、任性,情緒波動變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異常行為表現(xiàn)為:強迫行為:自己強制自己作某一動作;自傷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地撞墻;侵襲行為:毆打他人,但較少見。

10、癲癇:約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于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fā)癲癇,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癲癇的發(fā)生率尤其突出,常因受到外物刺激導致癲癇發(fā)作。>>>專家支招:10個癥狀讓你認清小兒腦癱

新生兒期:有哺乳困難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寶寶出生后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勞無力;表現(xiàn)過份安靜,哭聲小或持續(xù)哭鬧;自發(fā)運動少,常常躺著不動,肌張力低下,全身松軟,呈無力狀態(tài);全身發(fā)硬,好打挺,有肌張力增強,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頭背屈,有時頭偏向一側,雙下肢強直伸展;易驚、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等表現(xiàn);一些姿勢異常,如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等。

小兒腦癱不同月齡的早期表現(xiàn)如下:

1-3個月的嬰兒:拇指內收、手緊握拳或上肢內收、內旋;沒有看人的意識,眼睛不會看眼前東西;頭不穩(wěn)定,頸不能豎直,頭左右搖動或頭偏向一側,俯臥位不能抬頭;肌張力異常,如全身發(fā)硬、軀干硬性伸展或全身發(fā)軟。

4-5個月:寶寶表情呆板不靈活,逗引時無反應;仍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于90°;身體逐漸變硬,有輕度角弓反張姿勢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樣,身體姿勢不對稱等。

6-7個月:寶寶手、口、眼動作不協(xié)調;手抓物很快松開或不持久;姿勢別扭,長期保持不對稱姿勢;坐位不穩(wěn)呈前傾或后傾;頭背屈、肩后伸、下肢內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7-12個月:仍不能翻身,雙下肢仍不能支撐;不能用單手抓握玩具,或總用一只手抓握;不能獨坐;不會與人再見;10個月后還有腳尖站立;11個月不會扶持站立;12個月仍不會邁步;12個月后仍流口水及吃手等。

若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存在以上異常,因及時帶寶寶就醫(yī)診治,看寶寶是否患上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主要的治療在于肌肉訓練、語言訓練和心理治療。通過手術不能完全治愈小兒腦癱,手術僅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手段,在手術前、后均需要不斷的進行各種康復治療。

1、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關節(jié)攣縮、畸形可予以恰當?shù)氖中g矯治。常見的有腱膜松解術,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2、藥物治療:小兒腦癱無根治方法,藥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堿、A型肉毒毒素、腦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要及時治療合并癥。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fā)作者應積極用藥物控制發(fā)作。

3、康復治療: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fā)育為主,應采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讓寶寶的形體逐漸靠向正常人。對于運動異常應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針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癥狀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患兒運動能力。全面關心患兒,注意生活護理,提供合理營養(yǎng)。運動療法:減重步態(tài)訓練、Bobath法、Bojta法、上田療法、作業(yè)療法、平衡功能訓練、感覺統(tǒng)合治療、文體療法等。

4、心理療法:與患兒交談,觀察其情緒、心理、興趣,進行誘導和啟發(fā),調整病態(tài)心理,通過游戲、音樂開發(fā)智力。

5、中醫(yī)療法:針灸、推拿按摩等理療,也可辯證施治使用中藥。>>>腦癱兒: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1、抬頭訓練:用手輕輕扶助頭部,讓孩子感受正確的體位。

2、翻身訓練:讓患兒體會側臥位的感覺,這也是誘導孩子翻身的一個模式,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3、坐起訓練:通過單手提拉和支撐進行坐起的訓練。

4、爬行訓練:爬行運動是直立運動的基礎,腦癱患兒進行爬行訓練,不僅能改善上下肢的運動功能,而且可使患兒的上下肢動作變得協(xié)調,運動和姿勢顯得更對稱。爬行訓練的基本條件是患兒在俯臥位時可抬頭,以及在患兒掌握了用雙上肢可負重的基礎上。

5、頸部訓練:讓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進行頸部肌肉的訓練。

6、肢體訓練:進行肢體旋轉鍛煉,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擰著持續(xù)壓迫。

7、語言訓練:語言治療要在嚴格的評定基礎上進行,常用訓練的方法:游戲療法,手勢符號的訓練,未學會語言符號患兒的訓練,語言符號,詞匯的擴大,詞句訓練,表達訓練。

8、智力訓練:以鮑氏提出的“0-3歲早期干預大綱”為指導,針對疾病損傷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礙,制定不同的診療方案,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結合嬰兒操綜合治療。>>>對小兒腦癱患者的訓練

鼓勵患兒多說話,多做活動。父母不要因為與患兒說話得不到回應就喪失信心,應利用各種機會跟患兒說話,鼓勵患兒發(fā)音;做游戲時與患兒一起進行呼吸和發(fā)聲訓練,寓教于樂,引起患兒對訓練的興趣。鼓勵患兒說話,應多表揚,鼓勵患兒發(fā)聲的積極性,幫助患兒樹立說話的信心;當患兒發(fā)聲時,要立即回應,多啟發(fā)他表達想說的話,千萬不要批評和指責患兒。

教育要持之以恒,語言的矯治和訓練是長期而艱苦的,家長要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獲才能給有語言障礙的腦癱兒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對患兒不過分保護,不憐憫,不放棄,不與其他孩子作比較,多鼓勵患兒參加游戲和活動。

對于腦性癱瘓孩子的媽媽來說,在給孩子喂食是會遇到種種麻煩,特別是那些顏面肌肉痙攣,口腔閉合困難,咀嚼、吞咽運動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食時更是困難重重。給小兒腦癱患兒喂食時,如果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頭部控制能力和軀干直立能力,媽媽可以讓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條大腿上,孩子的膝關節(jié)屈曲并擱在媽媽的另一條大腿上。為了使孩子的膝關節(jié)也保持充分的屈曲,媽媽的一只腳下可墊置物體墊高腿部,媽媽的一只手可以根據(jù)需要扶助孩子的肩部或者髖部。這樣的姿勢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確姿勢的發(fā)育。

對于一些口腔閉合困難的腦性癱瘓孩子,當媽媽用調羹將食物放入其嘴內后,可用食指與中指夾住孩子的下巴并稍用力緩緩上抬,使孩子的嘴閉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緩緩上抬,使孩子的嘴閉合。如果孩子仍將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長可用兩個手指刺激孩子舌根來促使他產生吞咽動作。

有一些腦性癱瘓孩子有強烈的咬牙反射,當調羹一放進他的嘴里時,他會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將調羹牢牢咬住。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千萬不要采用暴力將調羹抽出,因為這樣會損傷孩子的牙齒,也會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確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然后迅速取出。當然,家長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反射,就應該避免使用堅硬的金屬調羹,而選用塑料調羹給孩子喂食,以保護孩子的牙齒。>>>腦癱患兒常用的家庭康復治療方法

1、小兒腦癱預防的關鍵期是孕期。胎兒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是優(yōu)于其他系統(tǒng)發(fā)展的,而胎兒依賴母體生存,故孕婦的健康及營養(yǎng)狀況與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關系密切,這就需要積極開展早期產前檢查、胎兒預測,開展優(yōu)生優(yōu)育宣傳教育,做好圍產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兒發(fā)生先天性疾病。

2、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嚴禁吸煙喝酒;不要濫用麻醉劑、鎮(zhèn)靜劑等藥物;避免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觸貓、狗;避免輻射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最好少看電視及操作計算機,如因為工作需要,可以穿著防輻射的衣服,減少輻射。

3、有這幾種情況的孕婦應盡早做產前檢查: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近親結婚;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亡史;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癇、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若懷孕早期發(fā)現(xiàn)胎兒異常,就盡早終止妊娠。>>>孕媽媽注意:胎兒腦癱的原因有哪些?

4、在出生時,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準媽媽要做好功課,積極預防早產、難產。認真和醫(yī)護人員溝通,細致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難產胎兒各項處理。

5、寶寶出生后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喂養(yǎng),預防顱內感染、高熱驚厥、腦外傷等疾病,若發(fā)現(xiàn)病癥應盡早去醫(yī)院診治,切勿耽誤治療。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小兒腦癱是怎么回事
  • 小兒腦癱的典型癥狀
  • 小兒腦癱治療方法
  •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
  • 小兒腦癱患兒的家庭護理
  • 小兒腦癱如何預防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