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里脊,是牛腰內(nèi)側(cè)肌肉,也就是在脊椎下的肉,是牛身上肉質(zhì)最細(xì)嫩的部位。牛里脊肉又稱“沙朗(Sirloin)”、“西冷”或“菲利(Fillet)”,是切割自牛背部的柔嫩瘦肉,去骨或未去骨皆可買到,適合燒烤。菲利是切自沙朗肉中段,可切成牛排或燒烤。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于豬肉,牛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牛里脊肉是脊骨里面的一條瘦肉。肉質(zhì)細(xì)嫩,適于滑炒、滑熘、軟炸等。
牛里脊可以做非常多的美食,在此媽網(wǎng)百科就僅給大家提供幾種做法吧!
一、紅燒牛肉
原料:牛肉500克,蘿卜300克,蔥、姜、料酒各25克,鹽、糖少許,花椒、味精8克,花生油400克。
做法:1、牛肉切塊,蔥切長段,姜拍破。蘿卜去皮,切塊,過油至半熟撈出;
2、用開水煮牛肉撇去泡沫,加入姜、料酒、鹽、糖、花椒、味精調(diào)好色味移小火燉爛,加鹽和蘿卜,至蘿卜爛即可。
二、蔥爆牛肉
材料:腱子肉750克(或黃瓜肉),大蔥白120克,芝麻50克(焙好),大蒜1瓣,生姜末3克,醬油50克,辣椒面1克,豆油40克,干蘑菇6朵,大米飯250克,黃酒25克,精鹽5克,味精2克,米醋10克,芝麻油25克。
做法:
1、牛腱子肉洗凈,去筋膜,用清水浸泡2小時后,撈出,控干,切成小方塊,再搗成薄片,把大蔥白洗凈,切成滾刀片。
2、牛肉放入瓷碗內(nèi),放入芝麻,大蒜末、生姜末、醬油25克,辣椒面、黃酒、味精攪拌均勻,腌漬,使牛肉滲進調(diào)味料。
3、干蘑菇水發(fā)后,洗凈,去蒂,切長絲。
4、炒鍋內(nèi)倒入豆油,燒八成熱,放入牛肉片、蘑菇絲、大蔥白絲爆炒熟,放入大蒜末、米醋、精鹽、味精炒勻,淋芝麻油,出鍋。
5、食用時,同熱大米飯一起同吃,即可。
三、水煮牛肉
主料:牛肉250克輔料:芹菜、萵筍葉、青蒜調(diào)料:姜、蔥、蒜、豆瓣辣醬、醬油、淀粉、鹽、味精、花椒粒、干紅辣椒、食用油
做法:
1、牛肉切成片后用少許醬油和水淀粉漿一下;
2、芹菜洗凈切成段,青蒜拍松斜切成小段,萵筍葉洗凈切成段;
3、蔥、姜、蒜切絲,豆瓣辣醬用刀剁碎;
4、坐鍋,放少量油,待油燒熱后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后放入蔥、姜、蒜翻炒幾下,放入少量水,開鍋放入少許鹽、味精,然后放入青菜,斷生后撈出裝入碗內(nèi),將漿好的肉一片一片滑入鍋內(nèi),待肉變色熟透后連湯一起裝入碗內(nèi);
5、將鍋洗凈燒熱,將花椒粒、干紅辣椒倒入鍋內(nèi)翻炒焙脆后,倒在案板上碾碎,撒在煮好的肉片上;
6、坐鍋,倒入少量油,燒熱后淋在肉片上即可。
1、牛肉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術(shù)后,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fù)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jié)的補益佳品;
2、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yǎng)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fēng),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于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強筋壯骨。
《雷公泡制藥性解》說:“黃牛肉,主安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強骨壯筋?!薄读_氏會約醫(yī)鏡》記載:“牛肉,安中補脾,養(yǎng)胃益氣。”牛里脊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愈合之功效。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餐約80克,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jié)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幾率。
適用人群1:適宜于生長發(fā)育、術(shù)后、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
適用人群2: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fā)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適用人群3: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