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寶寶玩3誤區(qū)

陪寶寶玩3誤區(qū)

寶寶玩耍時,粑粑麻麻在一旁鼓勵、贊美和誘導,一直被認為是教育寶寶的好方法。然而,一項研究顯示,父母的干預,不論方法如何,都可能是不智之舉,容易抑制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這些錯誤的陪玩方式,你中招了嗎?

急吼吼地干涉寶寶

當寶寶玩一些父母認為不恰當的游戲時,有的爸爸媽媽就急吼吼地跑去制止;這會對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

糾正:與寶寶建立平等的玩伴關系是親子游戲的最高境界,這樣可更好地調動寶寶游戲的積極性。

加入大人的想法

爸爸媽媽對玩具該怎樣玩有定向思維,往往硬性規(guī)定寶寶的玩法,人為地限制寶寶的游戲方式,或為了讓寶寶“學”到“知識”而強迫寶寶玩不喜歡的東西。

糾正:讓寶寶充分發(fā)揮他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做游戲的主人。當寶寶在游戲過程中確實出現無法解決或可能對他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時,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對寶寶加以引導。

剝奪寶寶獨自游戲的權利

有的媽媽不放心寶寶一個人玩耍,也不覺得他能自己玩。事實上,寶寶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一直需要有人陪著,他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即便只有幾個月的小寶寶,他們也會自得其樂地玩著自己的小手小腳,體驗獨自玩耍的樂趣。

糾正:當寶寶不哭不鬧自己玩耍時,不要打擾。盡可能鼓勵寶寶獨立游戲。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