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高EQ寶寶 三大陷阱要避開

編輯:chenhuini


行為模仿

  誤區(qū)2、單純枯燥的行為模仿

  很多家長在進行情商教育用得最多的方式可能就是“說教”吧,告訴寶寶這不能做,那不能碰,你應該怎么怎么做,不應該怎么怎么。其實,在這樣單純地讓孩子模仿順從,而他根本不能在心中形成認同,那么完全不算是一種成功的情商教育。

  由于0-6歲的兒童在語言、思維、社會認知等方面還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很難構建心理和行為的一致性關系。單純的情商培養(yǎng)體系容易讓兒童陷入行為模仿和習慣性反應,而沒有從心理上認同。父母們應遠離單純的行為模仿,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體驗并提高。

  比如一個2歲的寶寶在情商課堂上學習“分享”,他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把蛋糕分給其他小朋友,但是她不明白為什么也無法用語言與其他小朋友溝通,那么“分享”對他而言就是一種具體的行為,不是從內心體驗到喜悅感和認同感。情商教育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自主性,與語言、思維等課程相結合,切莫陷入灌輸式傳授。

  在對寶寶進行情商教育的時候,不妨試一下在和寶寶的互動游戲中慢慢培養(yǎng),同樣是“分享”,家長們不妨試一下這樣說:“寶寶有這么多的蛋糕,而媽媽一個蛋糕都沒有,寶寶你可以怎么做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