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什么產后會出現子宮脫垂現象

編輯:小琪

  子宮脫垂的分類

  臨床上將子宮脫垂分為Ⅰ、Ⅱ、Ⅲ度。

  Ⅰ度子宮脫垂無須治療,注意休息即可恢復。

  Ⅱ度子宮脫垂又分輕、重兩型。

  輕Ⅱ度:子宮頸及部分陰道前壁翻脫出陰道口外。

  重Ⅱ度:宮頸與部分宮體以及陰道前壁大部或全部均翻脫出陰道口外。

 ?、蚨茸訉m脫垂首先要及時把暴露在外的子宮回納到陰道內,然后臥床休息,同時服用中藥補中益氣丸。

 ?、蠖茸訉m脫垂是最嚴重的,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外,所以必須住院治療,醫(yī)生將根據病情、年齡和全身情況等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Ⅲ度:指整個子宮體與宮頸以及全部陰道前壁及部分陰道后壁均翻脫出陰道口外。


子宮脫垂

  產后子宮脫垂的防治

  在正常的狀況,子宮位于骨盆腔中,與膀胱、直腸接連著,正常女性站立時子宮長軸幾乎呈水平,與陰道呈一直角的狀態(tài),當其骨盆腔的支撐發(fā)生減弱或改變時,子宮就無法維持其原來的位置,就會就成子宮脫垂或異位。

  子宮最主要由下面兩種構造支持:第一是骨盆腔底部的肌肉,其最強而有力的就是提肛肌,子宮就是很穩(wěn)當的固定在提肛肌中,假如提肛肌脆弱的話,那就會造成子宮的下垂。提肛肌表面有很多的肌腱,其中有主韌帶、闊韌帶及子宮骶骨韌帶。

  這些韌帶中,子宮的圓韌帶及闊韌帶,本身對于非懷孕期子宮位置的支撐是相當微弱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靠子宮骶骨韌帶來支撐。

  在分娩或骨盆腔創(chuàng)傷時,會造成子宮骶骨韌帶或是骨盆腔底的主韌帶損傷,子宮維持在骨盆腔內的位置就會發(fā)生改變,逐漸脫出到骨盆腔外面形成脫垂的現象。

  患子宮脫垂的女性常有下腹、陰道和會陰部下墜感,并常覺腰酸。另有塊狀物自陰道掉出感,腰背酸痛,勞動后更重。如陰道黏膜脫出陰道口以外,還會因常受摩擦潰爛,分泌物增多出血、組織角化、并發(fā)膀胱膨出而出現泌尿道癥狀。

  預防

  其實子宮脫垂完全可以預防。關鍵在于接生人員應正確處理分娩過程,及時發(fā)現和仔細修補產道與骨盆底組織的裂傷。

  新媽媽本人應注意產時和產褥期衛(wèi)生。分娩時,新媽媽一定要做到不過早和不過度用力。

  分娩后,應充分休息;經常改變臥姿;注意營養(yǎng);體質虛弱的更要注意調理;積極進行體操運動以鍛煉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避免過早和過度操持家務與體力勞動,最好是站著或坐著,避免蹲位干活如蹲著洗尿布或擇菜。

  產后更應防止便秘或咳嗽,因為這些都能增加腹腔內壓,使盆底組織承受更大的壓力,而容易發(fā)生子宮脫垂。

  治療

  產后檢查時,如果發(fā)現子宮復位不佳,要遵醫(yī)囑糾正。至于患有慢性咳嗽及習慣性便秘的女性,應積極治療。治療子宮脫垂的方法很多。如果屬于早期脫垂或癥狀較輕者,可取平臥位或稍坐一會兒,即可使會陰部恢復常態(tài);也可使用體育療法,如縮肛運動,一縮一放地進行,每次10~15分鐘,每天2次。

  也可以采用針灸、中藥外用和內服、子宮托等綜合治療。嚴重的子宮脫垂應行保守性手術,使子宮恢復正常前位以利受孕。例如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加主韌帶縮短術及子宮頸部分切除術。但術后一旦受孕,應進行剖宮產術分娩,以免產后再次造成子宮脫垂癥。

  運動療法

  縮肛運動:用盆底肌肉收縮法將肛門向上收縮,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縮肛門那樣。每天做數次,每次收縮10~20下。臀部抬高運動:平臥床上,兩腳踏床,緊貼臀部,兩手臀平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用腰部力量將臀部抬高與放下。每天兩次,每次20下左右,并逐步增多次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