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時間】《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7)

編輯:Lucy | 出處: 媽媽網(wǎng)

  除閱讀課,學科另有:語言藝術(shù)(即文法),拼字,科學,數(shù)學,社會(注明這個Quarter 未教),西班牙語,藝術(shù),音樂,體育等。

  只有閱讀、語言藝術(shù)、數(shù)學三門主科列出程度(好狠吶,全年級評比,要是臺灣這么做,補習班又要躺著賺錢),任課老師必須寫評語(姚頭丸的數(shù)學評語是:令人愉快的學生,要多做數(shù)學),其余的只列成績與努力度,沒寫評語。

  但音樂、藝術(shù)、體育三科另有評量方式,不用ABC 等第,每科各分細項評定,采用E(Excellent)、S(Satisfactory)、I(Improving)、N(Need Improvement)、NA(Not Applicable)、U(Unsatisfactory)六種等第。姚頭丸的音、藝、體三科都是S,滿意的。

  姚頭丸受限于英文能力,主要的學科成績等第是-A、B、B、B,語言藝術(shù)拿-C(很正常啦,臺灣的英文課較少學文法)。除了閱讀程度在年級水準下,其他都在年級水準。所有學科的努力度都是M,表示“大部分時間都很努力”(罐頭掌聲再放一下)。

  對我來說,這份成績單上的M 比其他的ABC 等第還重要,M 是未來,ABC 等第只是可理解的現(xiàn)在程度。換言之,如果他留下來,M 會改變ABC 成績。想來也不容易,他被丟到全然陌生的環(huán)境,每天還是開開心心帶兩塊錢搭校車去當一只認真聽各種雷聲(閱讀雷、數(shù)學雷、拼字雷……)的小番鴨,沒抱怨、沒發(fā)脾氣也沒愁眉苦臉,做了一天英文操,下了課仍然開開心心。光看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就應(yīng)該給他三罐掌聲。

  學科能力之外,另含“Who we are”探索單的評量,評的是“是否理解中心思想”,姚頭丸拿SE,意為:強。光是學科部分就這么復(fù)雜,要知道一個老師除了教自己班級二十多個學生,還在主科分組課中教到別班學生,粗估至少全年級六十多人約有三分之二會與他交會,老師怎么當呀?他們不抗議嗎?當初擬定政策時不集體反彈嗎?當然,不反彈的理由之一,我猜因為每個老師都配有一位“學生老師”,雙老師制分工,使政策要求有可能實踐。

  但最讓我贊嘆的是“超越學科的能力”評量,這部分占了一整頁,不亞于學科成績分量。我逐字逐句看,發(fā)覺這部分太重要了,我從來沒想過學校能對每個孩子做這種評估與觀察。

  “超越學科的能力”分成五部分:

  一,社會能力。二,研究能力。三,思考能力。四,交流能力。五,自我管理能力。

  每種能力又細分四五小項加以檢驗,以“研究能力”為例,分為:

  a. 能從相關(guān)問題中找出研究主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