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逗孩子上,成年人需要注意3個方面:
第一,不要為了顯示親熱隨便“逗”孩子
孩子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判斷事物和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一個小玩笑對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對一些孩子來說也無所謂,可是對那些敏感性比較強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傷害。試著回憶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記憶里還深刻地保留著一些童年時不愉快的事件。
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時候,哪些玩笑盡量少開呢?比如,不要隨便拿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要向孩子索要東西來試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體特征,例如頭比較大,發(fā)型比較特殊,缺了幾顆牙齒;不要用威脅來要求孩子親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車”“來,找叔叔來,不來,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臉兇惡狀;不要故意戲弄,讓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話”,尤其是人多的場合……
第二,教育孩子身教勝于言傳
例如“不能隨便要別人東西”,大家都會這樣告訴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他的玩具車,而自己不給還被爸爸批評“小氣”,孩子的思維就會混亂了,或者發(fā)現(xiàn):成年人就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孩子的行為是學(xué)習(xí)來的,所以有孩子在場時,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三,父母要會保護孩子
中國人講究面子,即使心里覺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犧牲的就是孩子的心靈。父母應(yīng)當(dāng)溫和制止“逗”孩子的親友,實在不好意思不妨岔開他們的注意力,或者找個理由將孩子抱開。
孫瑞雪在《愛與自由》里提到過這一現(xiàn)象,她說:逗孩子的明顯結(jié)果是惡作劇。人們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惡作劇”的原因。這多數(shù)源于兒童時期的“逗”,因為“逗”是一種沒輕沒重的行為,它也像打罵孩子一樣在社會上蔓延,不過范圍更大罷了。
如果你有孩子,也不希望別人戲弄她/他,就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