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1年級小學生將學習“精子和卵子結合過程”

編輯:anshanshan

  《美麗的石化城燕山》、《北京精神》、《篆刻技術》……這些列入部分區(qū)縣中小學生課程的22種地方教材明年將進行重新審定。北青報記者昨日從北京教科院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了解到,在重新審定過程中,將淘汰一些已經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課程,增加一些能夠體現(xiàn)北京世界城市特色的、具有包容性文化的課程。其中在本市市級編寫的《中小學專題綜合教材》中,新增了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對生命起源、青春發(fā)育期等兩性問題的教育。

  據(jù)了解,目前通過審定的北京市地方教材共有22種,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種為市級層面規(guī)劃編寫的地方教材,這種地方教材全市中小學都需要選用,而且應在規(guī)定課時中進行,包括《北京精神》、《生命教育》、《預防艾滋病》等。另一種為區(qū)縣層面規(guī)劃編寫的地方教材。比如《我愛東城》、《走進西城》等這樣的介紹區(qū)縣歷史、地理、人文特色的地方教材,這種地方教材一般在各自區(qū)縣使用?! ?

  市教科院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04年本市開始地方教材開發(fā)后,一些地方教材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編寫的,比如《分享奧林匹克》就是順應當時北京舉辦奧運會的大氛圍而推廣的,但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結束,北京已經進入后奧運時代,這樣的教材可能就需要進行內容的修改。另一方面,比如在《勞動技術》中,有些工具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漸漸遠離生活,比如“縫紉機的使用”等內容,就有可能從教材中刪除。

  同時,也有一些內容根據(jù)實際情況要進行增加,比如在《中小學專題綜合教材》生命教育篇章中,增加兩性教育內容,“直面性教育,讓孩子們認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只有認識自己,才能保護好自己?!?

  對話

  鄉(xiāng)土教材可以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

  市教科院課程中心主任楊德軍

  北青報:為什么要在中小學中開設地方課程?

  楊德軍:教育部在2001年明確要求,地方要開設自己的課程。國家課程比如語數(shù)外,都是學習較為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地方課程有著更加廣闊的拓展空間。比如歷史課程都是講中外著名歷史節(jié)點和歷史事件,那么我們所在的北京、自己的家鄉(xiāng),它的歷史是怎么樣的?北京或者一個區(qū)縣諸如海淀又有哪些歷史名人?這些就需要地方教材來填補這個空白。

  北青報:目前有22種教材,學校如何進行選擇?

  楊德軍:地方課程教材具體選擇權在區(qū)縣。一般情況下,各個區(qū)縣除選擇市級教材外,還會選擇符合自己區(qū)縣特色、具有區(qū)縣風土人情的教材。

  北青報:北京的地方教材與其他省市的教材相比,有哪些特色?

  楊德軍:北京的地方教材更加注重首都定位,比如北京的定位是世界城市,因此要具有包容性、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北京還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因而還要關注北京獨特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