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導讀】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呢?一般來說,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fā)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于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xù)發(fā)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fā)熱。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通過測量后,凡超過正常范圍0.5℃以上時,稱為發(fā)熱。

人們常說一歲以內的嬰兒體溫在37.5℃以下都屬正常。原因是嬰兒大腦內控制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發(fā)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體溫能力不夠強,致使嬰兒的體溫會受到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炎熱天氣或包裹過多,體溫會輕度升高,但不應超過37.5℃。寒冷天氣或溫度較低的空調房間,體溫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jié)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fā),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fā)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后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每個人一天之內的體溫會隨著身體和生活狀況而改變。進食、活動后體溫會有輕度升高,且活動量與體溫升高呈正相關。為了了解本身體溫狀況,建議測量基礎體溫。

1、對新生兒來說,體溫不超過37.5℃都是正常的。由于新生兒包括大腦在內的臟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體溫能力有限,稍裹多些,體溫會升高,有時可達38℃。體溫“稍高”應與基礎體溫相比才有意義。所以,平時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基礎體溫(安靜狀況下的體溫),年齡越小,基礎體溫相對偏高。

2、基礎體溫指的是清晨睡醒,還未起床活動前的體溫。此時人體代謝最低,的體溫也相對最低。了解基礎體溫很有用。

3、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fā)燒了。從醫(yī)學角度講,雖然每個孩子的基礎體溫不同,正常體溫可波動于35.5℃~37.5℃之間,但是超過37.5℃就應該認為孩子發(fā)燒了。但并不是說孩子體溫超過37.5℃就一定是發(fā)燒。由于每人的基礎體溫不同,有些人基礎體溫為35℃;有些人為37℃,甚至37.3℃。

一般家庭和醫(yī)院都是測量腋下溫度,不論大人小孩,書上說正常體溫36到37,低熱是37.5以上開始算,39度以上高熱。大于37 且小于37.5只能說因人而異了,總之測量體溫要把腋下擦干,不要捂在被窩里那樣不準。

1、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通過測量后,凡超過正常范圍0.5℃以上時,稱為發(fā)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這時爸爸媽媽就需要警惕了,需要注意護理、物理降溫,以及選用一些安全的兒童藥幫助寶寶退燒。而超過39℃者為高熱,這時需在前者的基礎上,聯合西藥,精神狀態(tài)不好的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yī)院就診。

2、嬰兒因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不穩(wěn)定,新陳代謝較旺盛,體溫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體溫也有波動,安靜時體溫較低,活動時體溫較高,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波動幅度約為0.6℃左右。

3、體溫“低”,其實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穩(wěn)定,也就是說只要能穩(wěn)定在這個范圍就沒有什么問題,嬰兒體溫受機體內外各種因素影響時時會自我調節(jié)的,但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發(fā)燒。

4、當孩子體溫低于38.5℃時,最好是多喝開水,配合一些小兒專用的中成藥,同時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若是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服用西藥退熱,目前常用的西藥退熱藥有撲熱息痛、小兒泰諾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兒科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且注意西藥的用量,避免過量使用對孩子肝腎的傷害。

寶寶在7、8個月的時候,因為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力已經逐漸散去,抵抗力下降了,都會有1、2次發(fā)熱的,這是正常的。從某種角度說,發(fā)燒并不是一件壞事,專家認為發(fā)燒可以增強免疫力。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發(fā)燒太著急,只要控制孩子的體溫不要過高,引起高熱驚厥就不會有大問題。

1、一般情況下,嬰兒發(fā)燒在38.5℃以下不用退熱處理,選用物理降溫;38.5℃以上應采用相應的藥物退熱措施。 物理降溫:溫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鐘。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藥物降溫:以上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

2、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復。用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藥的時間別太長,發(fā)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服用,一天不能超過4次,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美林、泰諾林退高燒比較好。如果孩子發(fā)燒達38.5度以上用美林退熱比較快,如果38到38.5之間用泰諾林比較好。如果是低燒這兩種都不要用,用一般的退燒藥就可以。像一般酚黃那敏等寶寶感冒藥也都有退熱效用的。

嬰兒發(fā)燒怎么退燒呢?嬰兒體溫中樞發(fā)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過敏、接種反應等都會出現寶寶體溫升高的情況,但又不能亂用藥。那么當寶寶發(fā)燒或高熱不退時,媽媽該采取什么措施幫助寶寶降低體溫呢?

1、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如果寶寶發(fā)燒時精神狀態(tài)較好,可以多洗澡,水溫調節(jié)在27~37攝氏度。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2、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蒸發(fā)時會帶走大量熱量,嬰幼兒發(fā)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溫水等量,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不能過冷,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致使熱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時,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從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進行,腋 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fā)紅,有利于降溫。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3、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不適。寶寶發(fā)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于能幫助降溫。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略高于平時,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既使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fā)燒帶來的不適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使用時放冰箱冷凍,由凝膠狀態(tài)變成固體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醫(yī)用硅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柜,凍成固體后取用。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tài)就取出,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

5、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去醫(y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把冰塊倒入盆里,敲成小塊,用水沖去棱角,裝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裝滿,2/3滿就可以,排凈空氣,夾緊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 嬰兒體溫37.5度正常嗎
  • 嬰兒體溫多少度算發(fā)燒
  • 嬰兒發(fā)燒38度怎么辦
  • 嬰兒發(fā)燒怎么退燒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