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起就要養(yǎng)得起!隔代教育毀一生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四代同堂、兒孫繞膝本是美好的事,老人幫忙照看孩子也是家庭成員間互助互愛的表現(xiàn),但是,由于大部分老人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在養(yǎng)育孩子上的一些做法和理念,往往容易給孩子造成誤導,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習慣、學習方式、道德觀念等方面誤入歧途。所以,小編還是建議,家長應該盡可能地親帶孩子,別讓“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yǎng)”,否則只會變成“幫倒忙”。
老一輩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的一些觀念,更應該引起父母的重視,別讓老人“文盲式”的教育毀了孩子的一生:
1、水泡飯:影響消化功能
我們吃飯的時候,用牙齒充分咀嚼,唾液和食物混合一起進入胃里,能與胃酸一起反應進入下一步工作。有的老人為了讓寶寶盡快吃完飯或吃更多飯,喜歡把飯泡軟了喂。這樣,食物沒有充分粉碎進入胃里,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是很難消化的。長期如此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穿太多:降低免疫力
很多老人認為孩子小,抵抗力弱,天氣稍微轉(zhuǎn)涼,就給孩子大量穿衣。其實,孩子新陳代謝快,他們比大人更怕熱。孩子流鼻涕、發(fā)燒、打噴嚏,通常都是因為穿多了,而在運動前又沒有給他退一件衣服,所以出汗了。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只要有一點點風就會讓寶寶生病。孩子經(jīng)常生病,免疫力固然會下降,更容易生病,然后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3、不停喂食:無法養(yǎng)成定時進食的習慣
人的胃都是需要休息的,每頓飯之間起碼要有2-3小時的空腹狀態(tài),才足以把前面的食物消化。有的老人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吃不好,孩子玩也好、看電視也好,總要抓緊一切機會讓孩子進食。于是,孩子的肚子里總有食物,總不覺得餓,到了飯點也不好好吃飯,過了飯點又找零食吃,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下去,孩子的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也難以養(yǎng)成定時進食的習慣。